见习记者:赵婷 记者:应尤佳
尚未实现实质性产品销售,却以超40亿元的估值成为新三板市场上的“传奇”,上海仁会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会生物”)成为借助资本市场发力新药研发的典型案例。
登陆新三板仅一年多时间,仁会生物便借助资本市场频频发力,4次定增累计募资约4亿元。仁会生物总经理左亚军在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重磅创新药谊生泰预计年底拿到批文,公司未来将专注原研药,在内分泌领域精耕细作。
布局糖尿病市场
上市一年多,主营收入几乎为零,仁会生物却成为了市场的宠儿。从去年10月份开始,公司就开启了连续定增模式,4次定增累计募集资金约4亿元,公司整体估值也迅速攀升。
仁会生物究竟有何绝技,引来众多机构的追捧?“我们是在大病里做了一个大药,其中的潜在市场不言而喻。”左亚军告诉记者,糖尿病本身就是“大病”,仁会生物的谊生泰是“大病”之中有着独特优势的新药,自然会得到市场的重视。
据介绍,谊生泰为中国首个进入生产注册阶段的GLP-1类药物,且为全球首个全人源结构的GLP-1类药物。该药品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左亚军表示,谊生泰是仁会生物完全独立研发的新药,研发团队全部来自国内,一旦上市,仁会生物将成为国内第一家有着糖尿病原研能力的公司。
在糖尿病领域有了原研新药,无疑是打开了一道封尘多年的大门。从市场前景来看,中国已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用药市场规模也在逐年扩容。根据IDF的预测,未来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将持续增长,约占全球总患病人数的25%左右。此外,据专家估计,中国GLP-1类药物由于基数低,未来8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0%以上。
事实上,如此关系大众健康的领域却一直与国内药企无关。最新统计显示,2014年糖尿病用药前五品种占据整个市场近六成份额,这前五品种均由外资品牌主导。
一旦谊生泰上市,上述情况有望得到根本改变,而仁会生物也将凭此分羹庞大的市场。据介绍,谊生泰上市工作按计划推进中,根据目前进度,预计谊生泰能在2015年底前取得新药上市的批文,2016年上市销售。
借力新三板之风
新药研发周期长、风险高,且投资巨大,所需要的投资动辄几亿元。对于规模小、利润微薄的制药企业而言,如何筹集用于新药研发的资金是一大难题,而新三板市场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亚军表示,医药研发有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单纯依靠创始人投入,成功概率并不高,但是,有了资本市场的支持,使得小概率事件变得可能。据了解,仁会生物上市以来4次定增募集的约4亿元资金,主要投向了三个业务板块,分别是扩产、研发和市场,其中,研发仍然是占比很大。左亚军介绍称,公司今年的研发预算将维持较高水平,约为7800万元。
除了获得真金白银,仁会生物也感受到了市场关注的热度。“公司上市当年的招聘就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公司登陆新三板后受到了市场关注,一些优秀人才看到了公司的发展潜力,也愿意参与到这份事业当中。”左亚军说。
今年6月,仁会生物还发布了员工持股计划。在左亚军看来,公司人才架构搭好之后,公司未来研发将进一步提升。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仁会生物在内分泌和肿瘤免疫领域的研发也在推进。公司三大在研新药,分别为糖尿病治疗候选药物HYBR-003 、抗肿瘤药物 HYBR-013和HYBR-011、HYBR-012“长效GLP-1类似物”。此外,公司在减肥药领域同样有所建树,项目目前在等待申报临床,而这也将开启一个庞大的市场。
“对我们来说,市场都是巨大的,而我们希望能做真正好的创新药的企业,这就够了。”谈及更远的目标,左亚军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