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国际糖尿病》| 减重,缓解“盛糖时代”危机的有效手段——贝那鲁肽减重注册临床研究即将启动
2018年06月21日

编者按:40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从少见病变成一个流行病,糖尿病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飙升至2013年的10.4%。2010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首位,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


当今,处于“盛糖时代”下的中国,肥胖不再是美丽的象征,反而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T2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而体重管理则成为缓解“盛糖”危机爆发的有效手段。

 

由国内糖尿病领域权威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母义明教授牵头发起,探索我国首个原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制剂贝那鲁肽能否降低非糖尿病的超重/肥胖人群体重的注册临床研究即将启动。

 

为什么开展贝那鲁肽减重注册临床研究?让我们一起聆听本研究PI母义明教授的分析……

 


肥胖是糖尿病“最危险信号”

 

 

肥胖和糖尿病密不可分。肥胖者的细胞,特别是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为满足代谢的要求,肥胖者比正常人需要更多的胰岛素。肥胖早期还可勉强把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随后由于β细胞过度工作,胰腺合成胰岛素的功能逐渐衰竭,胰岛素逐渐无法把血糖降低到正常范围。久而久之,胰脏发生疲劳,最终不能充分产生胰岛素,从而引起糖尿病的发生。中国超重与肥胖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2.8%和18.5%;而在糖尿病患者中,超重比例为41%,肥胖比例为24.3%。

 

 

“盛糖”之下的肥胖大国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2016年《柳叶刀》报道中国的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首位,拥有4320万肥胖男性和4640万肥胖女性,分别占全球的16.3%和12.4%,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肥胖大国。

 

如何判断体重是否超出正常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综合管理专家共识》和《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均指出,体质指数(BMI)≥24 kg/m2的人群属于超重人群,BMI≥28 kg/m2为肥胖人群。此外,腰围也可作为判断指标(表1)。 

 


1.jpg

表1. 肥胖的诊断标准 

 

 

控制糖尿病,体重管理刻不容缓

 

 

有效的减肥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或是明显减轻糖尿病的程度。2018 AACE及2017 ADA糖尿病治疗指南中均提出了超重/肥胖对T2DM的渐进性危害,强调T2DM治疗中血糖控制的同时需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甚至代谢手术治疗,来控制体重增加或降低体重。因此,T2DM合并肥胖患者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应兼顾血糖和体重,尽可能选择降糖效果确切同时不增加体重的药物。

 

GLP-1受体激动剂是目前仅有的既可有效降糖又可显著减轻患者体重和内脏脂肪的药物(表2),获得国内外指南的一致推荐。目前,临床上使用的GLP-1制剂大多数为国外研发,由上海仁会生物制药公司历经17年研发的贝那鲁肽注射液是我国第一个原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GLP-1制剂,它的出现打破了国外厂家在该领域的垄断局面。它的氨基酸序列与人体天然GLP-1一致,具有良好的控制餐后血糖和减重的特点,并且临床使用更灵活。其独特的设计和临床优势,获得了国际GLP-1科研领域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2.jpg

表2. 常用降糖药物对血糖、体重及内脏脂肪的作用

 

 

GLP-1制剂不仅可用于糖尿病的肥胖患者,也可用于非糖尿病的肥胖患者。2014年,美国FDA批准某种GLP-1制剂作为减肥药物,用于BMI≥30 kg/m2的成年人除低热量饮食及体力活动之外的慢性体重管理。与国际发展同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贝那鲁肽也已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交非糖尿病人群减重适应证的注册临床申请。该项研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母义明教授牵头发起,2018南京大内分泌代谢论坛举办期间,母义明教授组织多位知名专家就此临床研究进行了方案讨论。我们期待研究早日启动,让国产原研药物为国人健康助力加油!



3副本.jpg



 

点击查看报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