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人群数量非常庞大,加之糖尿病是不可治愈的终生性疾病,需要终生用药,这就吸引了无数制药企业纷纷投入糖尿病药物开发和研究中。 但另一方面,糖尿病治疗研究中,降糖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极大提高了后续新药开发的门槛,这也意味着开发失败的风险增大,促使更多的药企选择已确认的靶点或新的复合制剂。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有“三多一少”的特点 ,上市品种多、在研品种多、研发中止品种多,靶点少。近20年来上市的糖尿病药物的种类,与之前的数十年相比,增长了近3倍。2016年,FDA批准的全部40余个药物中,糖尿病药物就有5个。2015年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有21个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药物宣告中止研发,包括10种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3种胰岛素类药物、8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药物。我国有几十项糖尿病相关药物研发处于临床中,但均集中在GLP-1受体激动剂、DPP-4 抑制剂、SGLT-2抑制剂、 胰岛素类似物等四类。而且,全球的糖尿病制药巨头也大多关注的是已上市或在研产品的复方制剂。
权威医学学术刊物《柳叶刀》曾这样写道:人类可以打赢降血糖的战役,却可能输掉征服糖尿病的战争。中国糖尿病整体的治疗理念,目前正处于由“达标”向“控制风险”的转变过程中。而美国等部分发达国家已经进入“治疗+预防”的阶段,即在还未得糖尿病时,就开始综合疾病管理。如经常体育锻炼、控制饮食等,防患于未然。治疗指标也不再以血糖控制为主,而是综合考虑影响糖尿病的其他相关因素。
低血糖会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临床研究显示,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高达42%,高于亚洲其他国家。近5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体重超重或肥胖,而现有治疗药物多数会带来体重逐渐增加的困扰,超重、肥胖问题直接影响II型糖尿病的治疗,引起恶性循环。
如今,糖尿病药物的研发趋势已从最初关注是否降糖,到后来关注降糖同时是否不增加其他风险,再到后来关注降糖同时是否有其他获益,最后关注在更多获益的同时兼顾降糖。目前的降糖手段有很多,但是能不能给患者真正带来获益,在患者整个生命周期里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减少患病对寿命的影响,是未来糖尿病药物研发的主要方向。
点击下载报道PDF↓